说“不”的七个原则 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,所遇见的问题不同,爸爸妈妈拒绝孩子、约束孩子的办法自然会有变化。但,在对孩子说“不”的时候,一直有一些原则是爸爸妈妈可以遵守的。郭文邺总结出7个原则供爸爸妈妈们参考:
1、做事之前先给孩子订规矩
约束源于规矩。爸爸妈妈要把孩子培培养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,就要给孩子订立一些合适孩子年龄特征及点性格特征点的规矩。爸爸妈妈要知道孩子的行为习惯,依据孩子常常出现的不好的行为确立一些尽量具体的规矩,比如关于吃饭、看电视、写作业、购物等等规矩。最好与孩子一块制定各种规矩,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,孩子做起来也能更准确。
2、让孩子做些有意义事情
当孩子在从事一种你不喜欢的行为时,除去给孩子语言上的告诫以外,还要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。如此孩子才能慢慢脱离不好的行为,而用有意义的行为取而代之。比如,当孩子一直沉迷电视的时候,假如爸爸妈妈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引导孩子离开电视机,成效要好得多。譬如,可以用制作航模、外出旅游、游泳等行为来吸引孩子。
3、不要逗孩子玩
有些爸爸妈妈喜欢逗孩子玩,看孩子发急的样子感觉非常不错笑。当孩子想要去麦当劳的时候,父亲心里明明非常想满足孩子的需要,却说“不可以,我就不带你去!”孩子开始哭闹起来。看着儿子咧开嘴哭了,父亲却咧开嘴笑了,对儿子说:“好好好,咱们去吧!”成年人的心理得到了满足。但,孩子在眼泪中也了解了一个道理:哭闹是管用的!
4、不要做大方爸爸妈妈
有的爸爸妈妈由于对孩子存有内疚心理,总是尽量地满足孩子的需要。譬如,一个星期才与孩子见一次面时,或者出差刚刚回家时,特别容易满足孩子的需要。时间长了,次数多了,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如此的权利去需要爸爸妈妈。这样下去,孩子日渐形成了习惯,想得到什么就必须要得到,并且不断提出各种需要。
5、平静地对孩子说“不”
当爸爸妈妈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,常常被气得头昏脑胀,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大多很难控制我们的言行,把愤怒表目前脸上、语言和行动中。爸爸妈妈如此做,或许正中孩子下怀。有的孩子故意做出某些恼人的行为,目的就是要激恼大人,在他们看来,能让大人恼怒,自己是非常了不起的。因此,爸爸妈妈们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某些言行,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,爸爸妈妈要用平静的口气表达你的心情与对孩子的需要。如此,孩子会从爸爸妈妈的态度中获悉,无理纠缠是没用的。
6、告诉孩子拒绝的原因
当孩子提出一些需要或者出现一些不适合的行为时,假如你觉得不能,就必须要明确地拒绝孩子,把拒绝的原因告诉他。
有些爸爸妈妈不擅长告诉孩子真的的原因,而是编造一些借口来骗孩子。比如,在孩子想买某些玩具的时候,爸爸妈妈总是习惯说“太贵了,买不起”。而实质状况是玩具并不贵。建议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,拥有不少玩具并不是幸福,有的东西不值得买。如此孩子会形成肯定的消费观念,并成长为一个理智消费的人。
7、说了“不”就要坚持到底
对爸爸妈妈来讲,最难的就是将态度坚持到底。不少爸爸妈妈烦恼,正是由于他们对孩子说了“不”将来没办法坚持到底。你可以给孩子一些警告,也可以对他的哭闹置之不理,还可以让孩子在某个地方冷静十分钟……但,根本的原则就是爸爸妈妈必须要坚持到底。
至于采取哪种手段来对待孩子,建议爸爸妈妈们依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来选择。对于那些性格比较活泼、容易开心的孩子,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暂时离开对他具备魅惑的场合。比如,假如孩子一看到游戏机就开心不已,赖在游戏室里不想走,爸爸妈妈可以强制性地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环境,让他冷静10分钟;假如你的孩子好奇心重,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,你可以想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新鲜事物上去;假如孩子的好胜心比较强,爸爸妈妈可以试着用激将法。譬如,孩子不敢打针,爸爸妈妈可以说:“你看邻居小虎比你小都不怕打针,你还不如他吗?”
通过上面的一些原则,或许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态度更坚决、更科学地对孩子说“不”。
合理惩罚孩子
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,英国成年人中的大部分还是坚决需要保留打孩子的权利。
刘凤华说,父母不要怕惩罚孩子。行为心理学觉得,惩罚虽然使人感到痛苦和厌恶,但惩罚是有价值的。必要时可以惩罚孩子,没惩罚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。但,惩罚不是体罚,体罚是对心灵的虐待,象错一道题罚写20遍,犯错就到操场跑圈,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惩罚。惩罚应是一种教育方法,应尽可能在孩子自愿选择的基础之上,让孩子对我们的错误感到愧疚,掌握自己承担责任。
郭文邺觉得,对孩子的不好的行为可以使用撤消关注的惩罚方法。撤消关注就是对孩子的不好的行为“不予理睬”,是一种比较温顺的惩罚方法。假如孩子发现蛮横无理得不到家人的关注,他就不会用这种畸形的方法来搏得爸爸妈妈的关心了。孩子“人来疯”、“出风头”等行为都是这种心理的表现。有效动用撤消关注这一方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1、要多次用方可见效。不可以指望每次“撤消关注”都会有效地制止孩子的不好的行为,孩子在变好之前可能变得更坏,还大概出现反复。由于“撤消关注”一方面会激起孩子的抵触性情绪,其次他可能发现不可以“制服”大人,而尝试多次,所以,成人要有这个思想筹备。
2、家庭成员要手段一致。假如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不--致,孩子在这边遭到冷落,在那边得到袒护,教育成效就会极为糟糕。因此,在推行“撤消关注”之前,家人要结成“统一战线”。3、与正强化配合用。对孩子的不好的行为“撤消关注”,当孩子出现适合行为时要准时地补充关爱和赞赏,这让孩子了解:我们的什么行为是父母不喜欢的,什么行为是父母喜欢的。
4、不可以间歇用。间歇用“撤消关注”事实上就变成了“间歇强化”,如此不但不可以矫正孩子的不好的行为,反而会加剧他们的胡搅蛮缠、无理取闹。
还有一种惩罚的方法叫自然惩罚法。譬如,孩子挑食可以让他尝尝挨饿的滋味,孩子不好好穿衣就让他尝尝受冻的滋味,孩子太“拧”就让他感受太“拧”带来的麻烦,但这种自然惩罚不要紧急伤害孩子的健康,不要对孩子心理带来折磨,最好要慎用。
严厉管教之后是交流的最好机会
郭文邺说,当爸爸妈妈与孩子的“激战”停止,孩子的胡闹没得逞时,他会了解自己是“咎由自取”。这个时候,孩子常常对爸爸妈妈做亲昵的举动,这时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机会。因此,爸爸妈妈不应该害怕冲突,或者在冲突时退却,要把冲突看成要紧事件,由于它提供了跟孩子交流、交流的机会,这个时候谈话的成效多是其他时候没办法达到的。
批评孩子的同时,要让孩子自己谈一谈错误在哪儿。当孩子谈自己不足的时候,爸爸妈妈不要不依不饶的训斥孩子,应该平静地听孩子说,给孩子表达自己建议的机会,孩子叙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检讨过程。
一番宣泄后,孩子子总是想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,爸爸妈妈应该张开温暖的双臂欢迎他。可以耐心地跟他谈谈,由于这时爸爸妈妈的话他容易听进来。对大孩子,批评后要适合地鼓励,施以爸爸妈妈的温情,对孩子需要的合理部分要给予满足。这等于告诉孩子,爸爸妈妈是爱他的,爸爸妈妈否定的不是他本人,而是他的不适合行为。